对于后市油脂单边行情,我们大家都认为8月油脂缺乏进一步上行动能,以震荡回落行情为主。原油价格波动加大能叠加全球生物燃料政策变数仍存,以及中美、中加贸易关系缺乏实质性进展,整体压制油脂板块走势。豆系来看,国内进入进口大豆到港高峰,受南美大豆存放时间短的驱动,油厂开机率预计被动增加,豆油供应可期,限制期货盘面上方空间。棕榈油来看,棕榈油产地增产周期延续,不过主要需求国采购积极性有所回暖,供需两强格局之下,棕榈油产地仍维持继续累库预期,不过原油价格波动加剧可能给棕榈油盘面带来较大扰动。国内进口利润倒挂,但刚需之下,棕榈油进口有所反弹,供应端紧张格局有所放松,限制后续涨幅。菜系来看,中加贸易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全球菜籽将进入新产季,市场预期仍偏紧。不过国内来看,二季度整体菜油仍维持库存难去的弱现实,限制盘面上行动能。
综合来看,油脂单边预计以承压运行为主,品种间仍维持分化趋势,建议以空配菜油思路为主。
2025年7月,油脂板块分化较为显著,豆油、棕榈油维持震荡走高,菜油相对弱势维持宽幅震荡走势。
豆油来看,连盘豆油期货7月整体走出先扬后抑、高位震荡行情。月初,美国EPA生柴配额上调预期升温,叠加中东局势推升原油,带动内盘油脂集体上涨,连盘豆油主力创年内新高。但国内供应情况去看,进入中旬,巴西大豆集中到港,油厂开机率维持55%以上,周压榨量逾200万吨,豆油商业库存迅速增加,现货端出现胀库催提,盘面承压回调。月底,宏观消息短暂扰动,价格一度再度下探,但夏季餐饮淡季、终端刚需采购及高库存压制下,多头减仓明显。另外若美豆天气炒作没有到达预期,美豆供强需弱格局难改,于成本端利空国内豆系价格。
棕榈油来看,7月棕榈油整体走出外强内弱、冲高回落行情。月初BMD毛棕榈油在原油价格反弹以及美国生物燃料计划逐步提升的多重利好推动下,创4个月新高,内盘棕榈油强势跟涨,月中MPOB公布6月底库存203万吨,高于市场预期,叠加7月1–25日出口环比下降9%–15%,多头开始减仓,国内棕榈油7月进口有所增加,但进口利润倒挂仍限制进口积极性,整体仍处在供需两弱格局下。目前期货价格开始筑顶,市场缺乏进一步上攻动能。
菜油来看,7 月菜油期货走势相对疲弱,整体呈震荡下行趋势。ICE 加拿大油菜籽 11 月合约自 7月初连续受压,受此拖累,郑商所菜油 2509 合约月初短暂冲高后迅速回落,显著弱于豆棕。国内基本面亦偏空:沿海油厂菜籽开机率虽降,但在夏季食堂消费锐减背景之下,菜油库存仍保持高位;同时,市场传出澳大利亚菜籽将于 9 月恢复对华装船,远期供应忧虑升温。整体菜籽油维持近紧远松格局。
2025年USDA种植培养面积报告于北京时间7月1日凌晨0点发布。前瞻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大豆养殖面积预计为8365.5万英亩。然而,实际报告中种植培养面积为8340万英亩,低于前瞻数据。此前分析师们的共识是,和3月份播种意向面积相比,美国玉米种植培养面积可能不会显著调整,大豆面积可能略有上调。路透及彭博等机构分析师们平均预期今年美国大豆种植培养面积为8365万英亩,略高于3月31日预测的8350万英亩,但是比2024年的最终面积8705万英亩减少340万英亩或3.9%。分析师的预估范围在8250万英亩至8530万英亩之间。
由于此前市场已经对种植面积减少有一定的预期,而本次报告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所以报告公布后,CBOT大豆以及内盘两粕价格走势变化有限,仍以偏弱势看待。
同日USDA发布季度库存报告,利空市场。前瞻数据显示,美国至6月1日季度大豆库存预计为9.8亿蒲。然而,实际报告中,截至 6 月 1 日,美豆总库存达10.08 亿蒲式耳,同比增长 3.9%,远超市场预期的9.8 亿蒲式耳。其中,农场库存同比减少 12%,而非农场库存激增 18%,显示商业环节去库缓慢,现货流通压力较大。另外此前6 月USDA月度供需 报告维持 2025/26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 4.27 亿吨不变,但上调中国期末库存至 4488 万吨,反映国内采购策略转向巴西。同时,巴西 2024/25 年度大豆产量预估维持 1.69 亿吨,阿根廷产量调降至 4860 万吨,南美供应压力仍存。
美国农业部 7 月供需报告显示,2025/26 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估为 43.35 亿蒲式耳,较上月微降 14 万吨,但期末库存上调 1500 万蒲式耳至 3.1 亿蒲式耳,超出市场预期的 3.02 亿蒲式耳,整体呈现中性偏空基调。具体来看,报告维持趋势单产 52.5 蒲式耳 / 英亩不变,但种植面积下调 10 万英亩至 8340 万英亩,收获面积减少 20 万英亩至 8250 万英亩,反映出种植季初期天气扰动对实际播种的影响。需求端,美国大豆压榨量上调 5000 万蒲式耳至 22.1 亿蒲式耳,显示国内加工需求韧性,但出口量下调 7000 万蒲式耳至 17.5 亿蒲式耳,主要受南美大豆低价竞争及中国采购节奏放缓拖累。
报告发布后,CBOT 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一度下跌 0.5%,随后在天气炒作预期下反弹,最终维持底部震荡格局。报告对美豆新作供应预期影响有所变化,一方面延续了6月底两篇报告的利空预期,在库存上调削弱了前期减产预期的利多效应,另一方面,供需报告维持单产预期,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天气炒作带来调整空间。需求视角来看,美豆出口下调一定程度上仍在反应贸易冲突可能带来主要大豆需求国多元化进口的可能性,以及EPA生物能源目标调整后美豆内需扩大趋势。
整体来看,美豆目前种植进展良好,优良率处在近年高点,但当前优良率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天气改善空间,USDA在7月报告中维持趋势单产52.5蒲式耳/英亩不变,处在近年偏高水平,若8月关键生长期出现高温干旱,单产下调风险将显著上升。
根据USDA月度供需报告显示,2025年大豆养殖面积最终确认为8338万英亩,较去年减少4.2%,为2016年以来最低。主要产区如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面积均显著下调。
从种植进度来看,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显示,截至6月29日当周,全美大豆播种已100%完成,较去年同期提前。当前报告重点转向生长阶段监测,未再更新种植培养面积数据。最新发布的周度作物生长报告,截至2025年7月20日当周,美国新作大豆开花率达62%,较前一周的47%显著提升,但略低于去年同期的63%,与五年均值持平。结荚率为26%,较前一周的15%翻倍增长,接近去年同期的27%和五年均值26%,显示大豆正稳步进入生殖生长关键期。当周大豆优良率为68%,低于市场预期的71%,较前一周的70%小幅回落,但与去年同期持平。这一波动可能与中西部局部地区高温和干旱压力有关。例如,内布拉斯加州西部干旱面积虽从55%降至41%,但仍有41%的区域受影响。
从近期土壤墒情与天气影响情况来看,进入7月下旬,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气温维持在29.4-32.2°C,适合大豆生殖生长。但伊利诺伊州等地土壤湿度同比偏低,可能对单产潜力构成隐忧。NASA数据显示,除高原地区外,整体土壤墒情较上周改善。
综上,当前美豆生长进度符合季节性规律,但优良率波动及局部干旱风险仍需警惕。市场焦点将转向8月单产潜力评估及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根据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2025年7月15日发布的报告,6月NOPA会员企业大豆压榨量达1.85709亿蒲式耳(约557.1万短吨),超出市场预期的1.85195亿蒲。尽管环比5月的1.92829亿蒲下降3.7%,但同比2024年6月的1.75599亿蒲增长5.8%,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这一表现得益于新投产压榨厂的产能释放,例如北达科他州Casselton的新厂在2025年首次纳入统计。尽管压榨量同比增长,但夏季豆粕需求受饲料行业淡季影响,库存压力加剧。分析师指出,6月豆粕现货价格同比下跌12%,部分地区出现区域性过剩。
根据美国 EPA 于 6 月 13 日公布的最新生柴政策提案,EPA提议2026年生物质柴油(BBD)强制掺混量达56.1亿加仑,2027年达58.6亿加仑,较2025年的33.5亿加仑分别增长67%和75%,远超市场预期的46.5-52.5亿加仑。根据提案的义务量增长,全球植物油总需求将显著增加。以2026年目标56.1亿加仑计算,较2025年增加22.6亿加仑(约合466.5万吨生物柴油),需消耗植物油原料约420万-500万吨(按生物柴油出油率85%-90%折算)。
6月压榨数据超出预期,表明美国大豆加工环节需求韧性较强,尤其在种植培养面积缩减背景下(2025年种植面积为8338万英亩,创2016年以来新低),压榨需求成为支撑豆价的重要因素。
尽管中美贸易冲突出现缓和趋势,但美豆出口销售仍存在一定阻力,7月整体呈现旧作销售显著下滑,新作销售超预期格局。据USDA周度销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当周,2024/25年度美豆净销售仅16.09万吨,较前一周下降41%,较四周均值下降59%,创近一个月新低。主要因旧作供应接近尾声,且中国采购持续停滞。相比之下,2025/26年度新作净销售达23.88万吨,虽低于市场预期的25-50万吨,但较前一周增长4%,显示国际买家对新作供应的提前布局。另外,根据数据显示,中国采购持续低迷,其他市场支撑有限。截至7月10日当周,2024/25年度和2025/26年度对中国的净销售均为0,累计销售和装船量均维持在2247.8万吨,未装船量为0,显示中国采购几乎停滞。同期,埃及、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表现活跃:截至7月3日当周,埃及采购8.86万吨(含转售),墨西哥采购2.8万吨,但整体需求规模难以弥补中国缺口。
从累计销售情况来看,美豆旧作销售进度同比放缓,新作销售进度偏慢。根据周度报告显示,截至7月10日,2024/25年度美豆累计销售5065万吨,同比增长12.4%,但出口装船进度仅86.3%,低于去年同期的88.5%。2025/26年度新作累计销售184万吨,同比增长17%,但仅完成USDA全年出口目标(17.45亿蒲/4749万吨)的3.9%,进度偏慢。同时,2024/25年度美国对华出口量2248万吨,同比减少7.9%,且7月前三周对华装运量连续为0。
二季度以来,国内进口大豆、豆粕维持供应宽松预期。根据本周海关数据显示,6月国内进口大豆1226万吨,同比增加10.3%;1-6月累计4937万吨,增1.8%。巴西仍是绝对主力供应国,6 月对华出口 973 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79.4%。美国因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当月仅对华出口 72.4 万吨,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至 5.9%。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在 6 月出口窗口期(其大豆出口关税减免政策于 6 月 30 日到期)对华供应 56 万吨,较前月显著增加。根据市场机构预估7月到港1050万吨,8月到港仍维持1000万吨左右高位,9月到港约在900万吨左右。整体三季度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足,根据钢联数据统计,截至7月14日,国内主要其中大豆库存657.49万吨,较上周增加21.09万吨,增幅3.31%,同比去年增加66.14万吨,增幅11.18%。不过市场对四季度国内进口大豆供应情况仍存在忧虑情绪,若中美谈判顺利,则四季度大豆供应缺口有限,否则将继续维持紧张预期。
油厂开机来看,由于南美大豆储存时长较短,油厂整体维持60%以上的高开机率,豆粕产量提速增加,不过7 月下旬部分油厂因豆粕库存压力和豆油胀库风险,主动下调开机率。根据Mysteel农产品对全国动态全样本油厂调查情况显示,第28周(7月5日至7月11日)油厂大豆实际压榨量229.54万吨,开机率为64.52%;较预估低5.63万吨。第29周(7月12日至7月18日)油厂大豆实际压榨量230.55万吨,开机率为64.81%;较预估低7.48万吨。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 年 6 月份中国进口豆油 1 万吨,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82.1%。2025 年 1-6 月中国累计进口豆油 3 万吨,比去年同期累计进口量减少 77.1%。
2025年7月,国内大豆压榨量因前期买船逐步到港而有所上升。随着油厂维持高开机率,后续豆油库存预计将进一步增加。据Mysteel调研显示,截至2025年7月25日,全国重点地区豆油商业库存108.81万吨,环比上周减少0.37万吨,降幅0.34%。同比减少0.31万吨,跌幅0.28%。
2025年7月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发布了6月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69.23万吨,环比下降4.48%,符合市场预期,但低于5月的177.2万吨。出口量为125.94万吨,环比下降10.52%,远低于路透预期的144.5万吨。进口量为7万吨,环比增加1.51%,国内消费量为45.5万吨,环比增加43.98%。期末库存为203.06万吨,环比增加2.41%,高于市场预期的198.5-200万吨。
分项来看,6月棕榈油产量下降,结束了此前连续数月的增长势头。6月棕榈油出口量环比下降10.52%,远低于市场预期。出口减少的原因可能包括印度港口拥堵导致部分货物延迟发运,以及马来西亚6月棕榈油出口关税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竞争力。不过,10日独立检验公司AmSpec Agr发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7月1-10日棕榈油产品出口量为366,482吨,较上月同期的327,355吨增加12.0%,出口好转预期一定程度支撑价格。
本次MPOB报告整体中性偏空,产量符合预期,但出口量远低于预期,导致库存高于预期。报告发布后,市场可能会对棕榈油价格产生一定的压力。然而,7月出口量的强劲增长以及产量的恢复,将对棕榈油价格形成支撑。此外,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原油价格趋势,也将对棕榈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2025年7月高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棕榈油进入季节性增产周期:前20日MPOA统计全国产量环比增11.2%,其中马来半岛增近19%,SPPOMA前25日产量亦增5.5%;但出口全面回落,ITS、AmSpec、SGS三家船运机构监测的1–25日出口量分别环比降9.2%、15.2%和8.5%,主要因中印等主要买家库存充裕且印尼竞争加剧。尽管如此,受印尼B40生物柴油政策及国际植物油价格联动提振,棕榈油盘面仍维持偏强震荡。
截至2025年7月,印尼棕榈油市场呈现出产量增长、国内消费增加、出口增加以及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的复杂局面。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协会(GAPKI)数据显示,受出口激增影响,印尼5月棕榈油库存环比下降4.27%至290万吨。作为全球最大棕榈油生产国,印尼5月棕榈油及精炼产品出口量达266万吨,较4月飙升近50%,同比增幅达35.64%,主要受印度和中国需求增长推动。5月毛棕榈油产量为417万吨,虽低于4月的448万吨,但较去年同期增长7.2%。
2025年5月,印度油脂采购情况尤其是棕榈油采购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印度溶液萃取协会(SEA)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6月棕榈油进口量环比激增60%至955683吨,豆油进口量下降9.8%至359504吨,葵花籽油进口量增长17.8%至216141吨。印度6月植物油进口总量为1549825吨,较5月的1187068吨增长30.6%。
展望后市,未来几个月印度可能继续增加棕榈油进口,以补充库存。7月至9月每月进口量可能超过70万吨。棕榈油价格在5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其与豆油的价差高于2024年同期。随着印度采购量的增加,棕榈油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支撑,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增产以及库存的增加可能会限制价格的上涨空间。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6月我国棕榈油脂合计进口41.30万吨,月环比增加94.10%,同比增加10.29%;2025年1-6月棕榈油脂累计进口139.92万吨,较上年同期158.97万吨减少19.05万吨,减幅11.98%。2025年6月棕榈液油(19℃-24℃)进口量34.76万吨,较上月增加16.98万吨,环比增幅95.44%,同比增幅10.99%;其中,自印尼进口棕榈液油29.09万吨,占比83.67%;自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液油5.68万吨,占比16.33%。2025年1-6月,中国棕榈液油累计进口106.16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4.20万吨,减幅11.80%;其中,印尼棕榈液油累计88.93万吨,占比83.77%;马来西亚棕榈液油累计17.23万吨,占比16.23%。
在需求方面, 2025年以来国内棕榈油市场面临进口利润倒挂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进口补充较少,整体维持低库运行。据Mysteel调研显示, 截至2025年7月25日(第30周),全国重点地区棕榈油商业库存61.55万吨,环比上周增加2.41万吨,增幅4.08%;同比去年50.67万吨增加10.88万吨,增幅21.47%。
全球菜籽供需格局呈现“增产预期与天气风险并存”的特征。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6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25/26年度全球新作菜籽产量预期丰产,全球菜籽供应的紧平衡格局有所松动。具体来看,6月数据显示全球新作菜籽产量预期为8977万吨,同比增加451万吨,其中加拿大菜籽预期产量达到1950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增幅达3.72%,欧洲菜籽产量预计达到1935万吨,同比增加249万吨,增幅14.77%。
主产国加拿大来看,2025年加拿大菜籽种植培养面积2146万英亩(同比降2.5%),主因阿尔伯塔省(降4.3%)和曼尼托巴省(降6.4%)因土壤湿度偏高和种植利润下降缩减面积,仅萨斯喀彻温省维持1203万英亩(同比降0.5%)。加拿大农业部(AAFC)7月报告将2025/26年度产量预估下调20万吨至1780万吨,单产2.08吨/公顷(同比降4.1%)。7月下旬以来,草原三省(萨斯喀彻温、阿尔伯塔、曼尼托巴)遭遇极端高温干旱,降雨量仅为正常水平的20%-80%,阿尔伯塔省优良率从7月22日的68%骤降至8月6日的38.8%,单产预估可能从2.12吨/公顷下调至1.95吨/公顷。若8月中旬前无有效降雨,产量或进一步下修至1700万吨。
另外,加拿大出口预期也受到挤占。2025/26年度加拿大菜籽出口量预计600万吨(同比降14.3%),主因中国需求不确定性(反倾销调查结果未出)和欧盟进口转向澳大利亚。中加贸易关系不确定性:中国对加拿大菜籽反倾销调查预计2025年10月公布终裁,若加征关税,加拿大对华出口量可能锐减50%,迫使加拿大转向欧盟和东南亚市场,但短期难以弥补缺口。
自2024年9月以来,中加贸易摩擦依然是菜系品种行情波动的最大变数。2025年3月20日起中国对加拿大菜粕加征100%关税,导致内盘菜粕、菜油期货超预期大涨。。另外,市场对于中国三四季度菜籽、菜粕供应仍存在不确定预期,市场存在部分“中国可能重启澳籽进口”及“中加谈判重启”,但具体进展仍等待官方证实。若按3月开始的关税政策延续,中国三季度菜籽、菜油供应仍维持相对偏紧预期。
供应端来看,受加征关税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进口菜籽供应压力显著缓解。据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6月菜籽进口量18.45万吨,较前月减少15.1万吨,环比减45.01%,同比下降69.70%。2025年1-6月菜籽累计进口190.8万吨,较上年同期累计进口总量的242.40万吨,减少51.60万吨,同比减少21.29%。另外,受加拿大菜籽出口进度和国产菜籽上市影响,机构预计7-9 月进口量仍将维持同比下降。若中加贸易谈判取得突破,进口可能在四季度迎来反弹。
据Mysteel调研显示,截止到2025年07月25日,沿海地区主要油厂菜籽库存为13.7万吨,较上周减少2.5万吨;菜油库存为9.55万吨,较上周增加0.30万吨;未执行合同为10.1万吨,较上周减少0.8万吨。
对于后市油脂单边行情,我们大家都认为8月油脂缺乏进一步上行动能,以震荡回落行情为主。原油价格波动加大能叠加全球生物燃料政策变数仍存,以及中美、中加贸易关系缺乏实质性进展,整体压制油脂板块走势。豆系来看,国内进入进口大豆到港高峰,受南美大豆存放时间短的驱动,油厂开机率预计被动增加,豆油供应可期,限制期货盘面上方空间。棕榈油来看,棕榈油产地增产周期延续,不过主要需求国采购积极性有所回暖,供需两强格局之下,棕榈油产地仍维持继续累库预期,不过原油价格波动加剧可能给棕榈油盘面带来较大扰动。国内进口利润倒挂,但刚需之下,棕榈油进口有所反弹,供应端紧张格局有所放松,限制后续涨幅。菜系来看,中加贸易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全球菜籽将进入新产季,市场预期仍偏紧。不过国内来看,二季度整体菜油仍维持库存难去的弱现实,限制盘面上行动能。
综合来看,油脂单边预计以承压运行为主,品种间仍维持分化趋势,建议以空配菜油思路为主。